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探析释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文化的渗透(2)

时间:2015-08-13 08:46 点击:
(一)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的高尚师德,首先是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纪律与社会公德,作青少年的表率。教师的师德、性格、意志、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
  (一)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的高尚师德,首先是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纪律与社会公德,作青少年的表率。教师的师德、性格、意志、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师必须讲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的对象是学生,“教过”不等于“教好”“教会”。按时上课、照本宣科,按规定布置作业,机械地批改作业,不能算有师德。在崇高的神圣的事业心的鞭策下,满腔热情地严格地教导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学习与思想的进步,还关心学生性格、人格与兴趣的养成。
  (二)以儒家经典中的语言话语引导学生
  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是把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的。
  (三)汲取其中的学习方法的精华,为我所用
  孔子的学习方法最著名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这些民族的瑰宝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懂得的方法,它不但使我们懂得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去做人。
  (四)以课堂为主阵地,使其成为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古语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人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可以说,教育环境决定了学生的一生。孟子强调了教育应当有“时雨化之”的模式,应当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儒学观念,时刻准备把儒家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教育利用儒家思想为载体,对青少年立身处世是有好处的,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友爱,为人要有与人为善等思想。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除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文化以外,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与儒家道德思想结合起来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就自我人生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现代教育思想.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302.
  [2]邢永富,陈国庆注释.论语[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谭惟翰主审,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